永康市财政构筑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地
知识产权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永康市财政局紧扣“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契机,立足“五金之都”产业特色,充分发挥财政保障与引导职能,通过搭建平台、强化激励、创新金融“三措并举”,系统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分散管理”向“全链赋能”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永康已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快维中心,近3年专利授权量持续超9000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5年蝉联全省第一。
一是平台支撑提速,变“申请长跑”为“授权速达”。明确资金用途,优先保障知识产权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以国家级平台构建服务优势。累计安排信息化和设备采购经费249万元、建设经费65万元,支持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为全市提供知识产权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快速确认等一站式集成服务,推动财政资金精准高效地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快维中心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快速响应服务,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线,通过外观专利预审1352件,获得授权1236件,实现外观专利初审最短1天、审查合格最快3天,审查效率比普通流程缩减90%以上,授权成功率达99%以上。
二是资金护航提质,化“千企申报”为“百项精品”。通过持续稳定的激励政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每年安排专项知识产权补助资金700万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可预期、长周期的政策支持,筑牢专利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的制度基础。突出高质量导向,推动创新从“量”到“质”转变,重点支持专利导航与密集型产品培育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有效专利总量51984件,数量居金华第一;累计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121件,同比增长163%;8家企业共13件产品成功入选国家级名单,企业数和产品数均位列金华全市第一。
三是金融赋能提效,变“纸上专利”为“账上黄金”。强化金融创新,持续拓宽知识产权转化渠道,变“知产”为“资产”。联合银行机构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创新推出“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模式,近3年累计安排财政补助262万元。通过创新财政金融工具,以少量政府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有效破解企业专利落地“融资难”问题。累计帮助187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75.95亿元,实现“四两拨千斤”,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