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财政局突出“四个坚持”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近年来,金华财政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直达资金下达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国库库款管理、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成效突出,2023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提升明显。
一、坚持以政领财,争先创优有高度
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强化组织保障,高位推进各项争先创优工作。
一是“一盘棋”统筹推进。锚定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重点和请战工作谋划,定期晾晒比拼,助推财政管理争先进位。强化对各区的督促和指导,开展按月通报,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推进市区高效协同。
二是“清单式”压实责任。主动向上汇报对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对照财政管理绩效考评细则,制定工作方案,建立责任分解清单,压实主体责任。
三是“指标化”研判分析。每月专题分析直达资金下达使用等各项重点指标,突出问题导向,多维度找准差距,及时查漏补缺,做好全过程管控,2023年我市直达资金管理工作获评全省优秀。
二、坚持精准高效,预算管理有精度
创新“五问”工作法,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是组织收入有力有效。开展固本强基税源培植行动,健全财税协作、全市统筹、滚动监测机制,实现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5.80亿元,增长7.5%,税占比86.1%,财政收入管理工作获评全省成绩突出单位。
二是编审模式创新迭代。围绕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重点关注“值不值、能不能、行不行、好不好、快不快”五个方面,加强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把项目入库关口,对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项目及时清理退出,着力提升预算编审质量。
三是重大项目排序保障。建立政府投资项目“7+X”前期联审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轻重缓急排序,全力争取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上级资金支持,助推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取得突破,聚力保障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顺利落地实施。
三、坚持加力提效,执行约束有力度
建立完善“三项机制”,管好政府“钱袋子”,增强预算刚性。
一是建立过紧日子评估评价机制。成功争取全省试点,出台过紧日子评价办法,通过“人”“财”“物”三个维度,具体设置24条指标,采用量化方式对市直机关人员经费、行政成本、资产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下年度预算编制。
二是完善存量资金动态盘活机制。严控结转资金规模,除当年下达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另有规定的科研资金外,其他资金原则上均收回统筹安排。开展常态化资金收缴,将执行进度慢及绩效低下的项目资金及时收回,严防资金沉淀。
三是健全库款日常监测预警机制。每月自21日开始按日监测库款运行情况,谋划市区“三保”应急预案和“开源节流”工作任务清单,密切跟踪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及时举措加以救助,确保不出现“三保”支付风险。
四、坚持积极有为,财政改革有温度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民理财,持续擦亮民生财政底色。
一是规范公开,预算信息更加透明。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广覆盖,让社会公众多角度了解财政全貌。创新公开方式,编印预算读本,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财政预算执行及草案,财政支出成效更加直观可感。
二是推进试点,共富底色更加鲜亮。围绕家庭共富,选取关键领域率先破题,以小切口推进家庭型共富财税体系集成改革。其中,“家庭型医保政策”试点在东阳、磐安先试先行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实现全市域覆盖,实现医疗保障从“个人式”向“家庭型”转变,形成具有金华标识度的财政标志性成果。
三是优化结构,民生保障更加扎实。迭代构建新一轮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高质量完成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养老帮困等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658.96亿元,增长5.6%,占比较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