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五水共治【已归档】

把住“脉”博,做好“水文章”

来源:金华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9-12-25 11:31 浏览次数:

  近年来,金华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要求,在浙江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作,并将之作为让老百姓“可看,可感,可体验”的民生工程加以大力推进。

  截至目前,金华市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程投资近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3629万元,完成农村沟渠治理60公里、池塘整治1957座,覆盖350个行政村18万村民,实现水系互通互联,水域基本功能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引航生态治理,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农村河塘沟渠如毛细血管遍布全域。为了让这些水脉“流起来,活起来、清起来、美起来、连起来”,金华市于2014年启动农村河沟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作。以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通过新开河渠、挖除淤泥堵塞、埋设管道等工程措施打通农村水系,逐步调活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目前,全市累计打通断头河、疏通肠梗阻30多条,促使水网畅通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改变村里两条古水圳黑臭状态,开发区上境村于2015年启动农村水系激活整治工程,项目整体投入2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全村整治、清淤池塘5口,疏通渠道4条,新建抽水泵站和蓄水池一座,并对水域周边进行绿化美化整治,成就了如今游客眼中“非常上镜”的上镜村。在金华,众多如上镜村一样的村庄,从整治前的臭气弥漫、蚊蝇纷飞,变成了现在的干净整洁、风景迷人。

  二、引发村庄蝶变,提升村民幸福感

  在水系连通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金华市各地通过村民代表常驻现场制度、“塘长制”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村民深入了解项目、积极参与项目,增加项目透明度,提升村民获得感。与此同时,通过水系连通,金华打造了一批人水和谐、清水环绕、小桥流水、景色优美的水韵乡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使村庄环境变得优美宜居。打造了一批漫步休闲亲水走廊,满足村民对“慢生活”的迫切向往,老百姓茶余饭后也有了休闲好去处,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幸福感明显提升。

  池中锦鲤游弋,岸上墙画添彩。金东区下王溪水系激活项目,从赤松溪引水,激活2条渠道,总长1.995公里,同时建成了1公里的亲水慢道。上宅水系激活项目利用渠道、管道,把散落在村内的9口池塘两两相连,贯通亲水慢道3公里,形成连通共存、村环水抱、户户临水的水乡格局。婺城区汤溪镇寺平村水系激活整治工程,疏通整个村庄水系,提升寺平古村整体环境,近年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30佳,被评为省级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金华市级文化特色村、金华历史文化名村。

  三、引领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在江南,水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发展旅游的灵魂。乡村振兴必须做好“水文章”,通过水系激活工程,我市不仅打造了一批乡村漫步休闲亲水走廊,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还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给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2017年开建的石门蓝镇水系连通工程,通过疏通水系网络,建设文化体验、湿地科普、水上游览、滨水休闲、运动健身五大功能区,构建滨水景观,打造具有生态城市客厅、美丽城市名片、特色文化体验的景观公园。金东区支家村实施水系激活综合整治工程后,营造出“花林衬水墨,七星绕村郭”的水系景观,仅2018年就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150万元,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