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重点领域

金华市2018年1-8月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来源:金华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8-09-03 08:52 浏览次数: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之年。2018年8月,在全市财政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平稳,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收入质量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一、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一)财政收支概况

2018年1-8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03.3亿元,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6.5亿元,增长14.1%,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61.8亿元,增长16.6%,非税收入34.7亿元,增长-1.6%。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27.3亿元,增长1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3亿元,增长12.1%,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59.2亿元,增长15.6%,非税收入11.1亿元,增长-3.6%。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1.5亿元,增长5.1%。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4亿元,增长-13.5%。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61.2亿元,增长9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331.0亿元,增长95.1%。市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2.1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75.5亿元,增长14.9%。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70.5亿元,增长129.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327.9亿元,增长155.5%。市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81.8亿元,增长66.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77.0亿元,增长80.3%。

(二)三项收入占比指标情况

1.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8.3%,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市区比重为84.2%,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全市超85%的有义乌(95.6%)、东阳(89.4%)、浦江(88.4%)、武义(87.6%)、永康(86.1%)。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8.9%,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市区比重为55.3%,低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全市超60%的有义乌(62.3%)、浦江(64.3%)。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半年为12.6%,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市区比重上半年为15.9%,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

根据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浙江省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的规定,今年省厅对各设区市财政局考核有所调整,由原来考核全市相关指标改为市区相关指标,各设区市和县(市)财政局分别考核排名。按市区8月数据分析,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去年全年差距不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85%的满分标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远高于8.2%满分标准。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的满分标准为60%,或比重不低于去年(59.2%),按现有数据预计,该项指标完成满分相当困难。

 

金华市财政收入质量指标情况表

 

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上半年)

全市

88.29%

58.92%

15.31%

市区

84.22%

55.26%

18.86%

兰溪

80.76%

59.17%

11.03%

永康

86.14%

59.88%

17.21%

武义

87.59%

58.13%

16.67%

东阳

89.40%

58.08%

17.72%

磐安

82.50%

57.67%

15.27%

义乌

95.57%

62.29%

12.52%

浦江

88.40%

64.32%

12.46%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主要特点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特点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稳中有升。1-8月,全市增长14.1%高于市人民代表大会7.8%的收入增长目标。其中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16.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税收支撑有力。

2. 市区和县(市)增速均呈两位数。各县(市)情况总体表现较好,县(市)增速均为两位数增长,东阳增幅最高17.1%增幅最低的兰溪也增长10.3%

3.主要收入指标有喜有忧。喜的是全市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三项占比不低于去年,尤其是税收占比高于去年同期和全省平均水平。忧的是市区首位度较低,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全市的23.7%,且收入结构不理想。

(二)金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特点

1.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民生支出290.4亿元,增长5.7%,占全部支出比重的78.2%。民生支出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十大民生支出得到了持续保障。

2.财政支出增长较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5亿元,增长5.1%。主要是省财政共核定我市2018年新增一般债券32.5亿元,较上年减少14.5亿元。

3.八项支出增幅低于全省。全市八项支出284.4亿元,增长3.0%,占全部支出比重的7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7%)。主要是去年同期各地为了拉高八项支出增幅,预支部分经费,造成基数较高,客观上造成增长乏力。

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4亿元,增长-13.5%。民生支出58.7亿元,增长-11.9%。八项支出60.4亿元,增长-11.4%。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负增长,原因主要是:

1.上年不可比因素支出影响。主要原因一是2017年省财政下拨市本级新增一般债券10亿元,今年为零。二是衢江航运金华路段项目去年同期支出4亿元,该项目已于2017年竣工,今年已无该项目支出。

2.产业扶持项目资金兑现慢。2018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共安排产业扶持资金6.37亿元,截至6月底仅兑现支出1.13亿元,执行进度仅为17.7%。

3.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不够理想。2018年市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基建项目资金2.37亿元,截至6月底仅支付0.78亿元,支出进度仅为32.9%86个基建项目中,59个项目执行率仍为零,涉及资金1.06亿元。

三、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2018年1-8月,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261.8亿元,增长16.6%,与上年同期的增幅10.7%相比,上升了5.9个百分点,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

(一)区域分析。各县市区税收情况总体较好,浦江增长22.1%、永康增长18.7%,义乌增长18.0%高于全市税收增长水平。磐安增长16.4%、兰溪增长15.9%,市区增长15.6%、东阳增长15.6%、武义增长10.4%,县市间税收收入增幅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浦江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是一次性收入增收贡献大。主要是因为土地交易和城中村改造。

(二)税种分析。税收收入四个税种中,地方十税增长较好,高于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水平,提升了税收收入增速,增值税增长较慢、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负增长,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速。

增值税:全市增值税入库101.5亿元,增长14.1%,比上年同期增幅5.8%相比,上升了8.3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速14.1%持平,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低了2.5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全市企业所得税入库42.4亿元,增长9.8%,与上年同期的增幅15.8%相比,下降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速18.2%相比,低了8.4个百分点,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低了6.8个百分点。减收原因一是预缴企业所得税减收明显,二是房地产企业清算一次性税款影响,三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退库。

个人所得税:全市个人所得税入库18.0亿元,增长5.2%,与上年同期的增幅23.6%相比,下降了18.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幅15.3%相比,低了10.1个百分点,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低了11.4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增速较缓的原因是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下降明显,入库4亿元,同比下降26.46%,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一次性税款所形成的基数抬高影响,如浙江世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期分红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比减收0.61亿元。

其他各税:十个小税种入库99.9亿元,增长25.2%,与上年同期的增幅11.5%相比,提高了13.7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幅17.0%相比,高了8.2个百分点,与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高出了8.6个百分点。

契税入库26.4亿元,增长65.9%,土地增值税入库20.9亿元,增长58.6%,拉升了税收收入增幅,主要增收原因一是由于房地产税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税款体现在今年;二是去年房市整体回暖,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交易火热,房地产企业资金充裕,缴纳税款较为及时,土地增值税和契税收入增长明显;三是上年度留存税款结转至今年入库合计增收11.69亿元。

增长较慢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因去年同期部分县市征期调整以及今年6月实现房土两税征前减免影响,分别增长-7.5%,-3.0%;耕占税因各地组织入库安排进度不一,增长-9.4%。

(三)三次产业及重点行业分析。为更真实地体现税收收入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与重点行业税收收入分析采用税收总收入数据。2018年1-8月全市税收总收入完成473.6亿元,增长14.7%。

第一产业税收总收入0.67亿元,增长-13.8%,占税收总收入的0.14%。

第二产业税收总收入203.3亿元,增长13.4%,占税收总收入的42.9%。

其中制造业入库156.4亿元,增长7.9%,占税收总收入的33.0%。制造业税收增长稳定且占比最大,其增幅高于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工业用电量(增长6.7%)等经济指标,与全省两位数增长相比明显偏慢,表明我市制造业实际发展依然偏弱。

建筑业入库41.4亿元,增长42.4%,占税收总收入的8.7%。增收原因一是营改增后对建筑业的征税方式的改变。二是老项目陆续结算,新项目由简易计税改为一般计税,增值税税率由3%变为11%,带动相关税费的增长。

第三产业税收总收入269.6亿元,增长15.9%,占税收总收入的56.9%,三产所占份额和增速均快于二产。

其中,房地产业入库87.7亿元,增长83.7%,占税收总收入的18.5%。房地产业增速最快,增收贡献率最大,作为三产增收主力,占比仅次于制造业。增收原因是一方面受前期房地产交易火热、最低计税价调整和银行贷款发放标准等因素影响,使得房地产行业税收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在大规模的整村拆迁以及货币安置政策助推下,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部分新开楼盘房产销售形势依然良好。

批发和零售业入库58.7亿元,增长17.7%,占税收总收入的12.4%。金融业入库48.6亿元,增长10.9%,占税收总收入的10.3%。

下降较大的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入库23.7亿元,增长-13.3%,占税收总收入的5.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入库15.6亿元,增长-9.2%,占税收总收入的3.3%。

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这五大重点行业入库税收总收入392.8亿元,增长24.5%,占税收总收入的82.9%,对税收收入起着重要作用。房地产业加上建筑业共入库129.1元,增长68.0%,占税收总收入的27.3%。从目前来看,相对于制造业的低速增长,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将成为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增收主力。

四、当前形势研判和主要问题

(一)经济减速影响收入。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近些年金华市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和爬坡过坎关键期,财政收入和GDP、工业用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虽有好转,但仍落后于全省其他地(市)。

(二)机构改革带来挑战。2018年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国地税机构合并的关键时期。国地税机构合并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转由合并后的税务机构征管,财政局失去了对收入进度、结构、库款的调控能力,较难发挥财税的逆周期调控作用。在目前减税清费的环境下,又要保持各项刚性支出的力度,难以有效确保财政收入的平稳可持续增长。

(三)优化结构存在压力。为了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稳健性、协调性和匹配性,全市各县(市)三季度后将在确保完成收入目标的同时,把控非税入库节奏,重点优化收入结构,收入增幅将有所回落。预计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11.4%,税收收入增幅为15.1%,

(四)土地出让出现拐点。前期房地产交易火热,房价大幅增长,推动了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国开行总行收回新增棚改项目合同签订审批权等政策因素影响,今年8月市区已出现两宗地块流拍,土地出让面临着新的拐点。由于税收的滞后性,土地出让形势的变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将会在后期逐渐体现。

五、下一步措施

财政局将积极应对、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努力减缓国地税合并短期内对地方经济的挑战和冲击,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做好规划。

(一)加快支出进度。进一步改进资金分配方式,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强化和单位部门的配合,加快资金兑现和项目推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专业服务,不断推进部门、单位加快执行进度。

(二)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财税信息共享机制,为财政支出安排提供参考,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形势的预研预判能力。

(三)积极涵养税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做好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多举措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夯实发展基础,增强税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开展到服务对象单位“每月上门服务一次”活动,继续推进个性化服务,切实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强化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助推经济发展。配合地方政府全力打好实体经济翻身仗,做好重点项目招引,发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服务新政、科技新政和人才新政,发挥好财政对经济社会的助推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