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华市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一、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一)财政收支概况
201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601.2亿元,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7.7亿元,增长8.3%,增幅居全省第九名(不含宁波),其中税收收入(以下统称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310.5亿元,增长9.8%,增幅居全省第七名。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6.3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6亿元,增长8.0%,增幅居全省第九名(不含宁波),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73.6亿元,增长10.3%,增幅居全省第六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36.7亿元,增长-1.0%。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5.4亿元,增长6.2%。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95.9亿元,增长9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337.0亿元,增长121.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89.8亿元,增长78.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318.7亿元,增长105.3%。市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02.8亿元,增长108.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91.8亿元,增长114.3%。市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92.5亿元,增长75.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81.6亿元,增长87.3%。
(二)三项收入占比指标情况
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市区地方级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0%,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全省比重为85.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9.5%,与去年持平,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9.2%,同比上升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全省比重为56.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6.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全省平均为9.1%。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
全市地税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亿元,增长11.4%;国税部门完成146.9亿元,增长8.9%,财政部门完成47.1亿元,增长-1.0%,省下划金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烟草企业所得税(由省局征收)为6.5亿元,增长-2.6%。地税部门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份额为44.0%,国税部门份额为41.0%,财政部门份额为13.2%,省下划份额1.8%。地税部门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份额为50.6%,国税部门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47.3%,省下划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份额为2.1%。
市区地税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7亿元,增长11.8%;国税部门完成32.5亿元,增长8.9%;财政部门完成12.8亿元,增长-1.4%,市区的省下划收入是1.6亿元,增长9.0%。地税部门占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份额为45.8%,国税部门份额为37.5%,财政部门份额为14.8%,省下划份额1.9%。地税部门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份额为53.9%,国税部门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44.1%,省下划占地方级税收收入的份额为2.0%。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主要特点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特点
2017年1-12月,金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特点:(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年人代会目标(7.9%),圆满完成了全年人代会目标。(2)税收收入增速较好。全市税收收入增速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去年同期(7.0%)。(3)各县市整齐划一、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收入任务。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平稳,顺利完成年初人代会目标。全市增长8.3%,相比去年同期9.0%下降了0.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了1个百分点,高于全年7.9%的人代会目标,低于全省10.3%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趋缓的原因是非税收入明显下滑,全市非税收入47.3亿元,增长-0.8%。
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低于全市的增长水平,完成了全年增长8%的人代会目标,全省的增长水平,增幅居全省第九名。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趋缓的原因也是非税收入明显下滑,市区非税收入13.0亿元,增长-3.4%。
2.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速较好,快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9.8%,与上年同期增速7.0%相比,上升了2.8个百分点,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但是与全省水平11.5%相比,低了1.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七名。
市区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10.3%,与上年同期增速8.4%相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增速0.5个百分点。
3. 各县市整齐划一、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收入任务。2017年市区增长8%、兰溪6%、永康7.6%、武义7.5%、东阳12.0%、磐安8.0%、浦江8.0%,义乌7.5%,均完成了各自人代会收入目标。
(二)金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特点
2017年,金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特点是:1.预算支出增速偏低。2.民生支出得到持续保障。3.八项支出增幅低于全省水平。
1.预算支出增速偏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6.7亿元,增长-1.0%,低于全年6.3%的人代会目标,远低于全省8.6%的平均水平。其中浦江县增长-20.2%,主要原因是去年新增政府债券15亿元,今年无该项支出。义乌市增长-17.2%,主要是因为财力下降,全年盘子减少25亿元。永康市增长-6.7%,主要是因为去年6亿新增债券列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而今年改到政府性基金支出,口径不同所致。该三个县市支出负增长,拉低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增速。
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4亿元,增长6.2%,总体支出情况较为理想。
2.民生支出得到持续保障。全市民生支出417.4亿元,增长4.5%,占全部支出比重的77.8%,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速度。其中市区、兰溪市、义乌市和浦江县民生支出分别2.8%、2.8%、-2.2%和-13.7%,拉低了全市民生支出的增长。
3.八项支出增幅低于全省水平。八项支出408.3亿元,增长9.1%,与全省平均增速16.4%相比低了7.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名(不含宁波)。市区八项支出105.3亿元,增长10.9%,低于全省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其中浦江县和义乌市民生支出分别3.3%和2.0%,拉低了全市八项支出的增长。
八项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8亿元,增长10.5%。
公共安全支出43.1亿元,增长8.8%。
教育支出105.3亿元,增长6.5%。
科学技术支出18.6亿元,增长2.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0亿元,增长27.5%。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7.4亿元,增长—1.4%。
节能环保支出15.6亿元,增长-18.7%。
城乡社区支出62.4亿元,增18.5%。
三、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2017年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310.5亿元,增长9.8%,与上年同期的增幅7.0%相比,上升了2.8个百分点,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
下面主要从市县区域、各税种收入、四大重点行业等三个角度分析全市税收收入情况。市县区域、各税种收入分析采用地方级税收收入数据,而四大重点行业税收收入分析采用税收总收入数据,目的是更真实地体现税收收入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一)区域分析。义乌市、市区和兰溪和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速较快,高于全市增长水平,东阳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浦江县、兰溪市增长相对较慢。
2017年,义乌市增长11.4%、市区增长10.3%,兰溪市增长10.2%,高于全市税收增长9.8%的水平,拉升了全市税收收入。东阳市增长8.9%、磐安县增长8.9%,永康市增长8.6%、浦江县增长8.6%,武义县增长7.5%,县市间税收收入增幅差异收窄。
(二)税种分析。税收收入四个税种中,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好,提升了税收收入增速,企业税所得税和九个小税种增长相对较慢,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速。
增值税:全市增值税入库132.7亿元,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增幅4.5%相比,上升了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7.5%相比,高了3个百分点,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高了0.7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全市企业所得税入库44.2亿元,增长5.0%,与上年同期的增幅10.9%相比,低了5.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16.5%相比,低了11.5个百分点,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低了4.8个百分点。
个人所得税:全市个人所得税入库22.5亿元,增长21.3%,与上年同期的增幅8.3%相比,提高了13百分点,与全省平均24.6%相比,低了3.3个百分点,与本期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高出了11.5个百分点。
九个小税种:九个小税种入库111.0亿元,增长8.9%。与上年同期的增幅8.5%相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11.9%相比,低了3个百分点,与地方级税收收入增幅相比,低了0.9个百分点。
(三)四大重点行业分析。建筑业税收收入的低增长和房地产业的负增长,制约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2017年四大重点行业入库税收总收入382.31亿元,增长5.7%,占税收总收入的68.0%,对税收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幅较快,建筑业增长较慢,房地产业负增长且下降较大,四大行业税收收入增速呈现三正一负态势。
制造业入库205.98亿元,增长12.5%,全省平均增长 11.2%,占税收总收入的36.6%。其中增值税入库135.6亿元,增长12.2%;企业所得税入库28.4亿元,增长19.2%;个人所得税入库7.6亿元,增长22.2%;九个小税种入库31.4亿元,增长10.8%。
批发和零售业入库69.90亿元,增长11.9%,全省平均增长7.0%,占税收总收入的12.4%。其中增值税入库40.6亿元,增长24.5%;企业所得税入库8.6亿元,增长-12.9%;个人所得税入库5.7亿元,增长27.6%;九个小税种入库7.2亿元,增长30.1%。
建筑业入库41.66亿元,增长3.4%,全省平均增长-6.3%,占税收总收入的7.4%。其中增值税入库24.4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入库9.9亿元,增长1.9%;个人所得税入库2.4亿元,增长-36.7%;九个小税种入库4.9亿元,增长7.7%。
房地产业入库64.76亿元,增长-14.7%,全省平均增长 11.2%,占税收总收入的11.5%。其中增值税入库21亿元,增长-11.3%;企业所得税入库18.0亿元,增长36.2%;个人所得税入库1.9亿元,增长-36.8%;九个小税种入库23.9亿元,增长-33.7%。
四、下一步措施
(一)压实责任,强化税收考核。压实责任,强化收支分析,对标台州、绍兴、嘉兴找差距,逐个分析各县(市)收入征管中存在的短板,对标作战、挂图作战、强力落实。将各县市收入完成情况和和区域统筹发展资金的分配挂钩,充分结合系统绩效考核、通报表彰、公务员奖励等载体,促进“全市一盘棋”抓收入,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二)精准施策,稳定增收基础。一是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全面贯彻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我市“清费减负”31条降成本政策;抓紧兑现涉企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十百千万”工程。完善产业基金运作机制,加快基金落地。二是聚焦“三条廊道”建设,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实施。加快“三条廊道”投融资机制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广应用PPP模式,不断拓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等筹集渠道,筹措好进金义东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资本金,加快政府投资项目执行力度。三是稳定房地产业发展。按照稳预期、稳土地供应、稳地价、稳房价的四稳政策稳定房地产业发展。
(三)强化征管,确保稳定增长。强化部门协作。加强与国税部门的交流合作,形成国地税抓收入的合力。建立与法院、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传递机制,探索建立涉税信息数据库,汇集并关联应用房产、土地、车船、价格评估等涉税信息。强化精准征管。深化应用“管事制”和重点税源“一横一纵”管理模式,全面掌握纳税人信息和税源结构特点。管理手段上,加大对占用土地、贷款、用电等生产要素与其缴纳税收严重不匹配企业的管理力度,查漏补缺提高征管质量。税种管理上,分批次、按计划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加强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加大业务申报的宣传和辅导,加大催报催缴力度和汇算清缴的后续管理。加强欠税管理。制定企业所得税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催缴耕地占用税。逐户审核享受财政返还政策企业的欠税情况,开展欠税清理。将企业欠税与“企业纳税信用等级”挂钩,加强税收违法“黑名单”的推送力度和联合惩戒力度。
(四)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开展春风行动,深入企业走访,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掌上互联网+财税”、支付宝缴费深度应用,目前我局已经100%实现60项行政权力事项“最多跑一次”。在实行“午间值班制、政务夜市制、365制、网上预约制、领导轮岗制”的基础上,推进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一体化建设。同时,不断强化税企“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拓宽“点对点”微信服务矩阵数量和内容,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对企业涉税事项“特事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