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年报
索 引 号: 113307000025920892/2013-00135 发布机构: 金华市财政局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文字号: 公开日期:
登记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 效 性: 公开时限:

关于2012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3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3-21 09:33   浏览次数:

2013年2月26日在金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金华市财政局  
 
一、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主要工作  
2012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中求进、赶超发展”总基调、“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和“五化联动”总要求,积极履行财税职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税事业呈现出“赶超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努力。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376.4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7%,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跃上200亿元台阶,完成214.8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4.4%,增长15.7%。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86.1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8%,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跃上50亿元台阶,完成52.5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5%,增长12.2%。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71.95亿元,增长15.7%。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18亿元,完成年度支出预算98.9%,增长20.6%。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8.0%。市本级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21.2%、32.4%、28.9%、33.0%、23%、22.9%,重点支出得到保障。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突出扶持重点,着力引导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扶持政策,切实发挥财税引导作用。全市财政地税部门为企业减负11.6亿元,市本级全年共兑现涉企扶持资金3.9亿元。一是调整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清理整合市区现有产业扶持政策,设立5亿元规模的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和2亿元的企业应急周转金,形成“三农稳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三大政策扶持体系。二是大力支持婺商回归。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支持 “婺商回归”、“陆海联动”、“央企对接”与世界500强和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联姻。三是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0.42亿元,增长24.9%。市本级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每年按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1.5个百分点的比例增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业技术改造。四是强化“亩产税收”倒逼机制。积极探索以“亩产税收”为导向的税负率预警体系建设,利用税收杠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行动,推进企业自主转型升级。  
围绕增收节支,着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积极应对收支矛盾,加强宏观经济形势、收支运行的分析预测,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金绩效提高,增收节支保平衡。一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提升组织收入水平。深化《税友龙版》功能应用,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离境清税机制,加强股权转让税收管理,全面推广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开展市区房产等税源登记信息规范工作,不断夯实我市收入征管基础。二是强化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通过多种法定途径切实增加利息等收入。三是加强机动车特殊牌号竞拍管理和户外广告管理工作,开展市区停车泊位收费试点工作,开拓政府性资源收益来源渠道。四是严格控制行政一般性支出。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控制行政成本的各项规定,对“三公经费”实行预算控制管理,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调优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落实民生资金,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和市本级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9.2%和23.3%。一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落实精简退职人员困难补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资金。全市财政投入25.67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推行医药卫生事业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各级财政筹措住房保障资金2.64亿元,较好地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二是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支农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两区”建设的投入,支持农业现代化、水利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三是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全市财政投入教育经费72.38亿元,增长22.3%,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6.6%,完成省政府考核的教育投入任务。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扶困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金等资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现象,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阳光招生”。四是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文化创意园等平台建设。支持婺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加强对重点文保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投入。保障体育中心、中国婺剧院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推进财税改革,着力提高财税管理绩效。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推进“三位一体”财政管理改革,构筑符合科学发展的财税运行机制。一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公务卡结算金额和次数。从严控制并减少执行中追加和调整事项,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三是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开展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制定了市本级资产预算配置办法和配置标准。四是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订市本级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将资金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部门(单位)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实行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和预算挂钩,并列入政府对部门的考核。五是着力提升财税服务效能。推行“同城通办”、“免填单”、“国地税合址办公”等便民服务,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速21项办税事项,整体增效36%。  
总体上看,2012年财政收支运行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税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财源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持续增收压力大;财政刚性增支增多,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资金绩效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财政管理等措施予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两富”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财税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收入方面,随着经济总体稳中求进、金义都市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将为财政增收带来利好。但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财政增收不确定因素多,我市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和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将制约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支出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民生惠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入。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对财政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综合分析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2013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据此,2013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赶超发展,遵循“聚财惠民、依法公正、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财税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挥财税支撑、保障、引导作用,促转型、稳增长,强改革、提绩效,惠民生、保平衡,统筹兼顾、有保有压,全力服务赶超发展,助推浙中加速崛起,为加快建设“两富”现代化都市区提供财力保障。  
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34.23亿元,增长9%。其中: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57.33亿元,增长9%。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全年将实现收支平衡。  
三、确保2013年收支预算完成的主要措施  
为顺利完成2013年财政预算收支计划,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增收入、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坚持依法征管,规范组织收入,持续促进收入总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加强支出管理,严控行政成本,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方面要强化收入征管。加强收入监控,深化“信息管税”,推进纳税评估和风险管理,强化税务稽查,规范行业税收管理。市区全面推开个人出租房屋税收代征工作,规范出租房税收社会化征管。建立健全综合治税系统,提升财政收入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收入和交易管理,积极开拓政府资源收入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支出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预算超支制约机制、会议与节会活动经费管理机制,大力削减“三公”经费支出,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二)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努力培育壮大财源税源  
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速财政政策兑现,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兼顾、多管齐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扶持重点。围绕“五大千亿”、“三大五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工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绩效评价,加大财政扶持与绩效挂钩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扶持绩效。二是转变扶持方式。调整财政扶持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将财政扶持对象由单个企业转化为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科研开发支持力度,推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清理整合市区现有各类人才扶持政策,市本级设立1亿元规模的人才专项资金,加快集聚高素质人才。四是倒逼转型升级。加强单位土地综合效益以及“每百万度电税收”考核,积极促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树立税收密度理念,对达不到一定税收密度的企业,取消除国家规定政策以外的一切财税优惠政策,倒逼企业升级改造。  
(三)坚持惠民生、增福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就业、社保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重点民生领域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就业促进资金,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政策。筹措落实城镇保障性住房资金,支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高端人才租赁用房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三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高校学生奖(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学生资助等经费。四是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支持加强社会管理,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功能,深化“平安金华”建设。  
(四)坚持推改革、提绩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深化财税管理改革,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升以财政资金绩效为核心的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推进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乡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统筹乡镇行政事业资源和各类乡镇民生服务,推进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的同时,不断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三是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出台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办法,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和绩效自评的全覆盖。探索预算安排与资金绩效挂钩机制建设,将部门单位的绩效管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预算资金和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政府统一所有,部门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国有资产收益。五是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财政运行透明度。强化部门(单位)的责任主体意识,加快推进部门单位预决算公开步伐。  
(五)坚持抓支点、重实干,全力服务赶超发展  
以队伍建设为做好财税工作的支点,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完善按制度规则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加大财税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积极发挥价值观对干部队伍的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设立财税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统一对外受理、协调和监督,按照“阳光、公平、高效”的要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以行政效率的提高来落实赶超发展的要求。  
2013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创新机制,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任务,为推进浙中加速崛起、早日建成“两富”现代化都市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