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7000025920892/2012-00216 | 发布机构: | 金华市财政局 |
---|---|---|---|
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发文字号: | 公开日期: | ||
登记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有 效 性: | 公开时限: |
2011年金华市财政工作概况
【概况】2011年,金华市实现生产总值244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7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45.9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077.03亿元,增长11.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2317元,增长9.8%。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3.71亿元,增长2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8.95亿元,增长18.9%。完成进出口总额164.34亿美元,增长24.5%。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3元,增长14.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77元,增长16.4%。全市财政总收入328.35亿元,增长2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5.77亿元,增长19.1%;市区财政总收入77.32亿元,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87亿元,增长20.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35.08亿元,增长11.1%;市区一般预算支出59.49亿元,减少0.2%。全年全市及市区财政收支平衡。
【组织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6.6%,全市税收收入(构成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2.3%,高于去年0.4个百分点。加强地方税费征管。全市地税税收收入(含契税、耕地占用税)163.58亿元,增长21.0%。强化收入测算分析,全市收入预测误差率降到3.8%以下;市区应用房地产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实行“先税后证”模式,规范土地转让计税价格管理;深化五费合征工作,全市社保基金收入88.30亿元,增长57.6%。加强税务稽查力度。全市共检查单位1031户,查补金额9591万元。各县(市)对广告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开展专项检查,深入开展打击发票犯罪行动,全市查处假发票7790份,查补假发票税费(处罚)1967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金华市局全省率先开展《税友龙版》实地测试,狠抓数据清理,涉及纳税人13291户,数据10万余条,完成250余个表证单书的税字号设置,推广数字证书,实现数字证书网上申报的纳税户11390户,占总申报户数的96.7%。优化非税收入征管。全市全年非税收入350.19亿元,积极开拓政府资源收入渠道,加强户外广告阵地出让管理,深化机动车特殊牌号竞拍管理,完善公房出租管理。
【支持经济发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市财税系统为企业减负9.74亿元,市本级兑现涉企扶持资金2.84亿元,设立规模为2亿元的市区企业应急救助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发展。集中财政政策、资金等资源投向汽摩配、现代五金、小商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市本级将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等8类专项资金统一归并为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主导产业,共兑现引导资金8420万元。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服务业重点行业扶持力度,引导培育和扶持发展服务业优势产业。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6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支持举办浙中购物节及各类展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财政科技投入8.34亿元,增长10.5%。市本级整合9项专项资金设立4000万元的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资金3000万元。支持重大战略实施。支持“精品城市”战略建设,市本级安排5.04 亿元资金,保障通济桥拼宽、市民广场改造、“洁化、绿化、美化”等民生工程实施。
【保障民生支出】全市和市区民生支出分别达到174.37亿元和45.3亿元,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3.7和8.0个百分点。支持服务“三农”发展。全市农林水支出23.83亿元,增长8.2%。市本级安排农业专项资金2.2亿元支持“三农”发展,将农业类有关专项资金整合为扶持粮食生产发展资金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农业“两区”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全市教育支出增长22.3%,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650元和450元,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4%,市区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及大病门诊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0%和70%以上。社会保障卡医保“一卡通”实现全省联网,106万人率先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6%,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予30元高龄补贴。制定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建立临时救助专项资金,进一步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支持保障房建设,全市筹集保障资金7.64亿元,同比增长72.3%,开工建设10658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完成年度任务的110%。
【推进财政改革】强化“三位一体”财政组织机构改革。全市财税系统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方案获批准,其中2个县(市、区)局已经配备到位。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管理;调整完善预算编制定额,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规范部门结余资金管理。完善市对区财政体制。构建以“划定范围、核定收支、体制补助(或上解)、增收分成”为框架的市对区财政体制,提升对区财政体制的激励作用,注重调动各区积极性。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资产条形码管理制度,对资产的运行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实现重大资产产权集中登记,资产集中调配处置,收益集中使用管理。推动公务卡制度改革。市本级317家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行到位,共发放公务卡8918张,把牢刷卡支付审核关,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12366财政知识库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修订《金华市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市本级对涉及财政资金2.3亿元的68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工作。加强财政项目审价管理,全市完成审核项目2877个,核减造价8.02亿元,核减率5.0%。全市政府采购金额68.08亿元,节约资金8.39亿元,节资率11.0%。
【深化队伍建设】优化人事制度调整。市本级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力度,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1名,副科级干部16名,进一步健全科学用人、制度选人机制,激发干部活力。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分层分类培训,组织全体干部到温州轮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余个,受训6000人次;建立年轻干部“传帮带”制度,确定20对师徒关系,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全市有6人入围第三期全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选拔,进一步增强财会人才队伍力量。推进财税文化建设。修订完善财税文化建设考核实施办法,以“学习平台、制度平台、情感平台、激励平台、宣传平台和活动平台”六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和谐财税文化体系。精心组织税收宣传月和优质服务月系列活动,市局篮球队在市机关第二届运动会获第四名。转变作风提能增效。开展以“热爱本岗位、增强责任感、提升执行力、树立新形象”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23项“双服务”专项行动交办难题和170余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市局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在内部征集金点子151条,从外部征求到意见和建议264条,逐条进行整改并反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个人岗位、处室单位和部门三个层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定期向全体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减少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市局在市机关部门考核中获政府序列第一名,在市本级参与行风评议的10个单位中获第二名。